跳到主要內容

Program of Intelligence and Humanities 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

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

What's New

最新消息

文學院大事紀•全新跨領域的人文空間
最新公告
置頂
文學院大事紀•全新跨領域的人文空間
2024
04-26
文學院自112學年度起推動「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」,重新整合院內五系專業訓練,以「數位人文」、「跨域學習」、「實務創作」三大方向打造全新課程。 而為打造嶄新的跨領域人文空間,近日文學院3樓走廊的藝文空間全新設計並重新亮相,正式宣告進入文學院的「新時代」。 「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」旨在培養學生在數位時代下,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,同時開放給全校學生修習。 課程從基礎、實務到進階,以「多元表達」、「文化觀覽」、「人文資料分析」、「跨域敘事」、「數位內容」五大面向為主軸進行跨域協作,由老師與業師共同協助同學完成更多面向深度的產出。   多元表達 語文的本質在傳情達意,涵養深厚的人文傳統,AI時代要能役物而不為物所役,熟練智慧人文新技術,具備多元表達的能力。 文化觀覽 課程兼顧理論與實作,培養學生運用史學專業來發揮跨領域應用的能力,並探索自我在產業中發揮優勢的就業機會。 人文資料分析 結合人文學科和數位技術,提升學生數位人文與資料素養,成為搭建人文與資料溝通橋樑的跨域傑出人才。 跨域敘事 培養學生具備跨領域與跨媒體敘事能力,在平面媒體、廣播、網路、電視、電影、行銷廣告等領域皆能充分發會應用。 數位內容 培育學生具備數位內容之創意設計、互動課技與數位行銷跨域能力。
112學年度起文創學程更名為「淡江大學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」
最新公告
置頂
112學年度起文創學程更名為「淡江大學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」
2023
06-16
跨域與永續:文學院的新時代 淡江大學一直以來積極推動高等教育永續發展,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所學轉化為實務應用,同時培養學生系統組織、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。而文學院因應數位匯流的時代巨變, 將在112學年度推動「智慧人文實務創新」學分學程,目的在鼓勵學生培養AI環境下跨領域的敘事能力,培養「啟動人文領域的科技精神」。新學程注入永續、AI、科技元素,以「數位人文」、「跨域學習」、「實務創作」三大方向打造全新課程,協助同學在不同領域匯流知識,完成更具多面向深度的產出。呼應淡江大學2020年發布之大學社會與永續報告書,倡議「AI+SDGs=∞」與永續發展願景契合。並以打造淡江大學做為北海岸地區的SDGS的區域整合中心為目標,成為跨域產學鏈結的領頭羊。 一、數位時代,多元敘事 二、強化人文,科技展現 三、鏈結產業,業師領路 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特點:
  • 跨學門研究:鼓勵跨學門研究和教學。包括與其他學門(如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等)進行合作,以促進跨領域的知識交流和創新。
     
  • 數位人文學: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,數位人文學(Digital Humanities)納入其課程和研究領域。這領域結合了人文學科和數位技術,以研究和探索人文問題。
     
  • 跨文化研究:全球化時代下,跨文化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。關注文化差異,並將跨文化和全球視野納入他們的課程和研究中。
     
  • 可持續性和環境人文學:隨著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,將可持續性和環境人文學納入其課程和研究領域。這包括研究文學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,以及以文學作為促進可持續性的工具。
     
  • 跨媒體和跨平台:隨著媒體的不斷變化和演進,關注跨媒體和跨平台的教學和研究。這涉及探索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(如電影、電視、遊戲和網絡媒體等)之間的關係。
     
  • 多語言和跨文化溝通: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重視多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。他們鼓勵學生學習多種語言,並提供相應的語言和文化課程。
     
  • 實踐和應用:學術知識應用於實踐領域。這包括與企業、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合作,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中應用文學技能和分析能力。
文學院五系特色:
  1. 中文系:七個特色研究室各有產值,建立區域資源整合中心。
     
  2. 歷史系:從傳統史學轉至應用史學,建立教師共同社群。
     
  3. 資圖系:全國最大的資圖教學規模,發展數位教材與應用。
     
  4. 大傳系:四類實習媒體,媒體領航,推動跨界應用課程。
     
  5. 資傳系:跨領域數位內容教學實作,推動實務專題與競賽。

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40週年系慶
113.11.15.「大學生不可不知的ESG」一日工作坊
最新公告
113.11.15.「大學生不可不知的ESG」一日工作坊
2024
11-27
「大學生不可不知的ESG」一日工作坊 文學院於113年11月15日舉辦iLink計畫衍伸一日工作坊──「大學生不可不知的ESG」。邀請到蔡政修老師(全星國際特聘顧問,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碩士)透過工作坊的形式,帶領同學們從生活中的碳議題出發,了解自身與永續之間的連結。並從業界的角度介紹,和永續ESG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的三面向、SDGs(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)與CE(循環經濟)有關的經典案例。以實作課程激發同學主動思考、互相合作,實踐共存永續的新價值。 文:楊紫均 計畫助理/圖:顏佑嘉(資傳系)   ESG的時代來臨──從生活中的碳議題出發 首先,蔡政修老師以生活日常、國際時事、環境公約為例,向同學們介紹和碳議題有關的名詞(如碳排放、碳交易、碳足跡等)。不僅加深同學們對這些專有名詞的認識,也是告訴我們:改變的第一步,皆是從生活中做起。如日常採購物品時,可以優先選擇有標示碳足跡的商品。支持廠商揭露產品碳足跡的同時,也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目的。 SDGs的時代──以永續共存為核心策略 SDGs是以「永續共存」的策略出發,以所有國家為對象。17個項目、169項指標中包含了社會發展、經濟建設、地球環境、整體架構等相互影響的各項課題。而各行業也為此陸續制定各種碳減量策略,綠領人才的需求也逐漸提升。蔡政修老師認為,隨著ESG的時代來臨,企業轉型是必然趨勢,以長遠來看,企業應先以核心能力解決自身問題,在此將能力轉化為永續商模,注重利益關係間的需求,才能擁有促成循環經濟的穩固基礎。 實作課程「如果你是CEO!」──模擬ESG永續發展推動小組 下午的實作課程,同學們將化身為新興綠領人才,組成ESG永續發展推動小組,從ESC(公司治理 `社會責任、環境責任)三個面向、SDGs(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)、CSR(企業社會责任)與CE(循環經濟)出發思考。企業的經營除了持續獲利外,產品永續亮點與循環經濟績效,如何帶領公司回應相關議題與未來的永續轉型,是身處永續時代的我們皆需思考和應對的重要課題。
112學年度第2學期文學院「智慧人文沙龍」
最新公告,活動資訊
112學年度第2學期文學院「智慧人文沙龍」
2024
05-29
「智慧人文沙龍」為透過演講、座談或工作坊等多元形式,讓本院教師汲取新知,激發創新創意思維,進而設計新型態教育方式與課程內容,突破以往傳統教學方法,以協助學生跨領域學習。
第五場次邀請資訊與圖書館學系陳勇汀助理教授分享:從生成式AI到脈絡式AI:文學院AI人才培育的反思 活動日期:113年6月11日(星期二)12:10至13:00 地點:文學館L522會議室 報名網址:https://forms.office.com/r/LUVJAubZwu
第四場次邀請資訊傳播學系林俊賢副教授分享:AI輔助短影音製作  實踐藝術影響力策略 活動日期:113年5月28日(星期二)12:10至13:00 地點:文學館L522會議室
第三場次邀請人工智慧學系游國忠主任分享:人工智慧技術在文化產業之應用 活動日期:113年4月23日(星期二)12:10至13:00 地點:文學館L522會議室
第二場次邀請文錙藝術中心張炳煌主任分享:承古創今——從數位e筆到智慧e筆 活動日期:113年3月26日(星期二)12:10至13:00 地點:文學館L522會議室
第一場次邀請大傳系吳姿嫻助理教授分享:從此便利人生!?——與AI相伴的第453天 活動日期:113年2月27日(星期二)12:10至13:00 地點:文學館L522會議室
113.04.23.人工智慧技術在文化產業之應用
活動資訊
113.04.23.人工智慧技術在文化產業之應用
2024
04-26
文學院於113年4月23日中午舉辦本學期第三場「智慧人文沙龍」,此次邀請人工智慧學系游國忠主任分享「人工智慧技術在文化產業之應用」,講述生成式AI技術的多功能性在日常生活的運用,以及透過實作經驗,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AI技術和創意結合,完成更具特色的作品。 文:楊紫均 計畫助理/圖:顏佑嘉(資傳系)   一、生成式AI兼具便利與多功能性 演講一開始,游國忠主任帶大家體驗個人專用的「生成式AI模型」,在已經編寫好的程式碼中輸入提示語,便可以自動生成個人所須之圖片、文字甚至語音等。游國忠主任認為,AI是一種實用科學,其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各產業的生產力,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。故學習善用生程式AI的多種功能,以及該如何下定正確的提示語,是一項重要課題。 二、以問題為導向:程式設計課程的教學經驗 另外,游國忠主任也分享在程式設計課程上的教學經驗。如「請思考ChatCPT在哪9個面向幫助你學習程式設計?」,以生活問題為導向出發,讓學生跳脫框架進行思考。而同學們的反饋也有助於老師修正授課方式,讓課程變得靈活。 三、專業知識+個人創意+ChatGPT:學生成就感 從知道ChatGPT到應用ChatGPT是一件不易的事情,尤其過程中容易頻頻受挫。故建立同學自信心與成就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游國中主任認為,透過引導學生將專業技術與個人創意結合,並以生成式AI進行輔助,不僅能將獲得成就感,同學自主性思考的成果,往往能令老師與其他同學驚嘆。
置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