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文學院於113年2月27日中午舉辦第一場「智慧人文沙龍」,邀請到大傳系吳姿嫻助理教授分享「從此便利人生――與AI相伴的第435天?!」,講述踏進AI世界的歷程。該如何與AI互動並善用其便利性,激發出更多創意靈感,以及AI進入到生活與產業,數位時代的學子應所具備判斷和評估事實的能力。

文:楊紫均 計畫助理/圖:顏佑嘉(資傳系)

 

最好的學習,就是回到生活

姿嫻老師從自身專業的行銷傳播領域出發,分享準備本次人文沙龍的過程中,如何與AI互動與協作,如發想題目、標題翻譯等,並點出現在學生使用Chat GPT的情況與問題,以及目前AI技術帶給人們的便利與侷限性。

重新思考與定義人的價值――「創意」

現今生成式AI已進入到傳播媒體,加入創意發展的過程中,加速作品的生成與創造。姿嫻老師點出其中的隱憂:「AI可以高效產出作品,但無法創作出有靈魂的作品。」故老師應引導學生如何篩選和判斷AI產出的作品,並同時反思在數位時代,應如何重新定義「人」的自我價值。

培養判斷和評估事實的能力

姿嫻老師認為,現今社會可以接受各種「美」的形式,但我們須要有「判斷」的能力。當遇到問題,若學生具備判斷和評估事實的能力,並願意虛心學習和自我成長,便可在歧異中找到自己的道路,與AI相伴,有自信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。


置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