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    文學院團隊為典藏淡金海岸具有歷史價值之石滬文化,3年來藉由陸拍、空拍、GPS定位、紀錄片拍攝及耆老訪談等,建構淡金海岸石滬文化研究之數位平台與資料庫,以促進石滬文化資產的累積、傳承與利用。本院資圖系淡水維基館團隊於12月1日下午在龍山文創B2數位內容試驗場進行「淡水河ㄟ故事」直播講座,由資圖系林信成教授主持,邀請資傳系賴惠如副教授與小雞籠文史工作室周正義先生對談。

    林信成教授表示:昔時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之石滬,大家一定會想到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!其實遠離河口的淡水乃至金山沿岸亦有不少石滬遺跡,尤其是從大屯溪口到淺水灣沿岸便有13口石滬。由於年代久遠、缺乏維護而漸荒廢,為喚起社會大眾重新審視廢棄超過40年已成為歷史遺跡的石滬群,而特舉辦直播活動。本次座談活動除了現場分享,亦同步在淡水維基館粉絲頁進行網路直播。本次是「淡水河ㄟ故事」的第二場直播活動,期盼透過網路直播,讓文學院師生為土地的付出的研究成果,讓社會瞭解。

    周正義先生首先向大家說明「石滬」是人工利用潮汐的漲落,在潮間帶上砌築堤岸,阻斷迴遊魚群退路的圈魚區域。從臺灣到東南亞乃至澳洲,至今都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石滬。賴惠如副教授介紹,北海岸目前有74口石滬,以沙崙為最多;臺灣本島的石滬數量約170個,澎湖為567個。雖然同為石滬,北海岸一帶的石滬特色是利用藻礁共構所砌成的,明顯異於澎湖由玄武岩所構成的石滬。此外,整場座談更介紹北海岸石滬歷史,以及北海岸五大石滬群(淡水沙崙里、興仁里、屯山里、三芝新庄里雙連、石門德茂里麟山鼻)。直播現場放映賴惠如副教授帶領團隊對耆老口述訪談、石滬的現貌空拍紀錄,讓觀眾對石滬有更深入的瞭解。

    研究團隊將田野調查成果加值創意構思進行數位化處理,透過北海岸石滬的互動地圖、360VR環景影片、紀錄片、動畫與桌遊等媒介,以作為在地文化教育推廣之用途。文學院林呈蓉院長表示,文學院107學年度重點研究計畫執行子計畫二「淡金海岸石滬觀覽與網路行銷」,此與107至111年度校務發展之「共創大淡水、智慧大未來」相結,探討大淡水地區的人文故事與地理風貌,藉由數位科技之助,有效拓展在地文化的理解、關懷與研究。林信成教授試以新興影像媒介與網路平台,開拓大淡水地區豐富的人文景觀,傳承石滬文化的歷史與意義。


    置頂